首页 - 研究院新闻 - 正文

萨本栋微纳研究院开展“探索工科课程思政的‘烹饪之道’”课程思政沙龙活动

发布:2020年11月30日 14:06点击量: 44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研究院课程思政建设,1127日上午,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技术研究院在亦玄馆302会议室开展了“探索工科课程思政的‘烹饪之道’”课程思政沙龙活动。沙龙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研究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研究院副院长吕苗教授主持。

吕苗副院长解读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学校相关通知要求,对课程思政开设的意义和目的进行详细阐述,强调“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中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要把握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结合理工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应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教师应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他提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思政元素,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良好氛围。

随后,吕苗副院长组织参会教职工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课程思政面对面” “‘三言两语回味悠长 理工课堂‘思政飘香为主题的节目。节目邀请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曹树谦教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兆彤副教授作为嘉宾,两位老师分享了各自对何为课程思政的思考、工科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案例和天津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做法等。曹树谦教授强调,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分享其在工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技巧,他提出,要把握三个字:短、亲、近,即利用三言两语,巧用学生身边人和事为例,选取近期事件更有利于开展价值引领和德育教育,让学生更易接受,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中。

18A808



研究院尹君副教授作为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微纳加工技术》的课程负责人,作了题为“培养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促进学生学好专业本领——专业课思政教育融入之初探索”的报告。他从解读思政建设相关文件入手展开阐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存在“容易沦为说教式输入、脱离实际,效果不佳”和“师生在课程上存在固有的需求差异:长远与短期”两大难点,提出尝试解决困境的“突破口”:一是抓住 “家国情怀”传统思想,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二是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时代大潮;三是力求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接着,他以如何做好《微纳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分享其在具体课程内容中寻找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的方法,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知识产权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严肃学风学纪的育人成效。之后,吕苗副院长分享了他对所讲授的校选课《芯片技术与产业:起源、现状和未来》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他通过让学生学习掌握芯片科技与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实例,在丰富学生专业学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华人在世界相关技术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展现出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塑造品格,增强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交流讨论环节,研究院参会教职工踊跃发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和看法。李静教授建议,结合我院学生专业发展特点,以社会经济发展及学生个人未来规划及需求为切入点,巧妙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情怀,学生将更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高级工程师谷丹丹指出,思政育人元素还可以融入到工程团队对学生的日常工艺指导中,以点及面,长期坚持,真正实现全员参与育人。吕雪芹副教授分享其初步探索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感受,并表示将进一步提高捕捉日常思政育人元素的能力,争取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更多思政育人的尝试。

研究院副院长王敏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教育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应充分理解这三个问题的内涵,而“九个坚持”的内容深刻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教师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她提出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到微纳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建议:专业课教师可融入“时髦”网络语言、结合“吸睛”时事热点和“传统”优秀美德,拉进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在专业课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将思政故事、科技热点、中国传统哲学和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提升课程的“张力”、丰富性和趣味性。最后,她提倡教师课堂上“言传”,实验室“身教”,需注重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政养分,引导学生增长知识见闻,又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具有中国心和中国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思政沙龙活动为全院教职工搭建了一个亲密无间的交流平台,让教师、工程、行政等团队老师在交流互动中凝聚共识,携手共进,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能力与水平。活动结束后,研究院将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多元模式,总结典型经验,凝聚工作特色,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各门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形成符合学科育人特点、思政工作落地见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Copyright © 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